位置:智商网首页 » 面试题 » 正文
微软面试人品测试题
2008/11/30 02:30:195.康德说,一个行为符合义务并不能令它成为道德行为,当执行者只为了尽义务或因为这是他的义务而做,他的行为才是道德行为。康德这样说是为了表明:
(a)一个人行为的后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一切取决于这个行为产生了多少快乐。
(b)出于自由意愿而做的行为永远是道德行为。
(c)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是由执行者的动机决定的,不是由这个行为的结果决定的。
(d)出于自身利益的行为不同于根据准则而做的行为。
6.康德认为,决定一个行为是否道德的关键是这个行为所依据的准则,而不是这个单独的行为本身。因为:
(a)根据定义,一个个体行为是不可以被普遍化的。
(b)我们的行为总是依据这样或那样的准则。
(c)没有准则,我们将无从知道应该怎样做。
(d)我们的准则是行为的客观法则,是我们行事的基础。
7.根据康德的观点,一项具有无法被成功普遍化的动机或目的的行为:
(a)根据结果的不同,可以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b)根据该行为是否被该人所在社会所接受,可以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c)是不道德的。
(d)根据该行为是否出于自由意愿,可以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8.康德说,“我可以判断其他所有有理性的人是否和我一样有义务去做某件事”,判断依据是:
(a)某些行为是否被不同文化普遍接受。
(b)其他人做和我一样的行为是否得到好的结果。
(c)这个行为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好的。
(d)我的行为的动机可以被普遍化,没有被某些人抵触或不被接受。
9.行为实用主义者说,我们应该一直做那些能带来最大幸福的事,即使这意味着违反道德原则。原则实用主义者不同意这种意见,说我们应该遵守道德原则,即使我们认为违背这些原则会产生更好的结果,因为:
(a)服从道德原则为社会整体带来的幸福通常多于为少数例外者带来的不幸福。
(b)我们不应该成为任何道德原则的奴隶,道德只是个人选择问题。
(c)通常来说,为大多数人谋求最大幸福的行为并不总是符合道德的。
(d)即使我们服从道德原则,也总难免造成某些人的不幸福。
10.行为实用主义者指出,有时候违反某一道德准则能比遵守准则带来更大的幸福。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违反道德准则是允许的:
(a)只要保证下不为例。
(b)只要这个行为所影响的人没有感到不快。
(c)只要实施行为者的动机或意图是为了尽自己的义务而不计后果。
(d)实用主义原则本身甚至要求人们这样做。
- 上一篇:微软的工作环境并不那么可怕
- 下一篇:微软面试个性问题

- 评论
-
300*250广告